省崔家沟监狱:“六步法”培优育强青年警察队伍
(文:高乐、孙卫宾)
崔家沟监狱高度重视青年警察的教育培养,把此项工作作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青年警察培养实施方案》,从思想武装、搭建平台、树立典型等六步法入手,为青年警察“蓄水池”扩容、提质,为监狱高质量发展“添底气、增动力”。
“思想武装”塑灵魂。坚定青年警察理想信念,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让青年警察在思想洗礼、党性砺炼中茁壮成长。创新学习方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进行理论学习,采取电子屏幕、午间新闻、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多维度覆盖,切实将学习融入工作日常。养成良好习惯。以“好读书”为习惯,“读好书”为追求,“能用书”为目标,引导青年警察立足岗位工作,阅读内刊及各类相关书籍,不断增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厚度。借助线上平台。广泛开展“指尖”学习,利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断为青年警察“充电加油,补钙赋能”。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延安革命纪念馆、照金革命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建立政治轮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为青年警察筑精神“粮仓”。
“搭建平台”促成长。给青年警察创造磨练机会,为青年警察搭建四个自我提高平台。搭建能力展示平台。以“奋斗青春,担当有我”为主题,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采取理论宣讲、演讲比赛等方式,以读书班、兴趣班、文化比赛等活动为载体,为青年警察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锻炼表达能力,提升业务本领,展示朝气蓬勃的警姿风貌。搭建互助交流平台。以“鼓动人心”等团队活动合作项目为主,分批开展3-5天的户外拓展运动,共同完成团队协作项目,增进同志之间沟通、信任,形成团结、协作、向上的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搭建专业培训平台。对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司法专业院校及省内外其他高校,分期组织开展政工、行政、狱政、刑罚等专业能力培训,为青年警察搭建成长平台。搭建业务比武平台。本着“立足岗位,实战引领”的原则,以政治工作理论能力竞赛、警务技能比赛、管理教育业务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业务比拼,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学促干,有效提升青年警察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树立典型”作引领。讲好动人故事。组织青年警察观看先进模范宣讲会,引导他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见贤思齐,在全监上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记录闪光足迹。开展“每月一件好事”活动,鼓励青年警察以工作为中心,辐射生活、学习等方面,每月做好一件事,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记录在册,形成个人进步的“闪光足迹”。抓好宣传引导。将具有代表性的“微榜样”“微典型”制作成短视频、以影像、图文的形式在新媒体上进行展示,激发青年警察成长进步的动力。
“立足长远”强管理。建强机制,蓄足“源头活水”。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完善青年警察干部考察、培养、选用机制,在日常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识别、考察、培养青年干部,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青年警察纳入后备库,为监狱长远发展储备人才。明确导向,倾斜基层一线。坚持一线选人用人导向,通过竞聘演讲从基层公开选拔4名警察为监狱育新分校“三室一中心”负责人,提拔任用29名青年警察,走向基层一线领导岗位。创新举措,激活内心动力。建立“两培养一输送”机制,把优秀青年警察培养成党员,把青年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再把业务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为监狱培养、输送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中有本事的优秀青年警察。
“政治关怀”聚人心。监狱高度重视在政治上对青年警察的关怀,持续关注他们的政治成长。“青”诉心声助成长,各党总支、支部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青年警察座谈会,与青年警察开展谈心谈话,听取青年警察思想汇报,记录、汇总、梳理、分析青年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盲区。“对症下药”消盲点。针对青年警察存在的疑惑和难题,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建立问题与改进台账,优化服务保障措施,逐项解决难题,步步为营,打通困扰青年警察工作的堵点。“荣誉仪式”励警心。以入警仪式、授衔仪式、入党宣誓等重大政治人生节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增强青年警察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政治荣誉感,坚定奋斗信念,增添干事创业动力。
“青蓝工程”共提升。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监狱健全完善“青蓝工程”,选良师、精培育,确保青年警察快速成长成才。“好土壤”才能“育好苗”。对全监师徒情况重新进行摸排,挑选信念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的警察干部作为师傅人选,签订聘任书,以“一对多”“多对一”形式,科学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建立手把手、结对子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个个有人带,人人进步快。“精心护”才能“健康长”。签订师徒目标责任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以一年为周期签订师徒目标责任书,师傅每月对徒弟工作情况进行鉴定,总结工作得失,促进成长,逐步实现由“新面孔”到“单面手”再到“多面手”的蜕变。“勤打理”才能“促常态”。强化督查评比,以季度为单位,对“师徒制”及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开展检查、评比,针对不足及时检视整改,使“青蓝工程”实之又实,发挥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