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我所认识的警官老王

老王警官是我在杏树坪刚参加工作遇到的第一位同事,也是我工作中真正的师傅。大家都叫他“老王”。而对于刚刚入职的我来说,我不敢这样称呼他,每次我都称呼他为“王叔”。
“王叔”是我们监区的老者,经常笑呵呵的,平日里没有一点架子,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特别是与我们这些新来的年轻人更是经常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一些工作方法,生活上对我们更是处处呵护关爱。我们心里常常想,遇到老王警官,真好!
“老王”警官常年在这大山里工作,把青春奉献在了这葱葱郁郁的杏树坪。他穿着随意,简朴大方。他常常顶着头乱糟糟的头发,不甚修边幅。眼角有深深的皱纹,又依稀凑在一起,像五线谱,又像年轮,弹奏着,诉说着岁月的甲午庚子。年纪大了,总佝偻着脊背,这便是我眼中初识的“翁主”了。
认识王叔确是一件幸事。细细想来,幸得入职以来有一前辈,谆谆教诲,细细引导,王叔是我们监区年纪最大的干警了。怕是整个监狱也找不到一个比王叔年龄更大的了,逾一年便年满六十岁了,毫不夸张,王叔脸上下笑起来的皱纹,和年轮一般,道道有故事。一道道,一条条镌刻着,描绘着监狱一路以来的变化。从农场时期,到下井时期,再到现在劳务加工时期,几分汗水,几分青春,王叔把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山,奉献给了这美丽的杏树坪,奉献给了这高墙耸立的监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半年来的工作,我自己深知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老王警官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楷模,我心中的“男神”。监区工作忙碌,难有闲暇,偶得空闲,我们这帮新警便最喜聚在王叔身边,叽叽喳喳地闹着王叔说故事。王叔初时还不愿讲,禁不住我们多次哄闹,便也把一些故事说与我们听了,自那以后,听王叔讲故事,便成了我们在监区工作闲暇难有的趣事了。王叔的故事总有那么多,有那么长,总也说不完。
说起故事王叔总是带着神秘,目光时而灼灼,时而凝神贯注,似在回忆,又似在措辞,久久才述出一句,经常看到晶莹是泪花在王叔的眼眶里打转。王叔从农场时期说起,40年前,王叔那时才刚20出头,豆蔻般的年华便投入了监区改造工作中,那时候还不曾有高墙,画地为牢形容那时最是贴切,更不用说那时的干警工作是如何的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了。最爱听的还是王叔讲的他带工下井时期的一段段过往。说起来,王叔每每咳嗽,咳疾总不见好,想来也是那时落下的病根,井下的监管并不容易,阴暗、潮湿、煤尘、瓦斯气体等等危险状况。王叔说,自己要背着重物下井,一身大汗,不等稍息,便在井下阴暗幽冷的环境中呆上一天也,日夜交替,自身的汗往往来不及干,便冻结在身上。那段岁月,如歌般流淌,但我们常常看出那一丝丝的坚毅的目光从王叔的眼里划过,一丝丝微笑常常挂在王叔果敢而自豪的脸上。
从去年年开,监狱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值班备勤。“瞪眼班”出现在了一线干警的工作中,给本来已经警力紧缺不足的一线带来了严峻挑战。连轴转成为了一项不小的考验,静坐一夜,看着视屏,发现监控下的角角落落。夜查巡检,去甄别复杂状态中的蛛丝马迹,倒还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王叔赶在退休前又进入了一种新的监管模式中。我们新来的干警对此叫苦不迭,难以适应。王叔却始终笑着对我们说,看见你们这些孩子呀,就像看见了40年前刚入警的我,还沉浸在穿上警服的新鲜劲呢,都还没感觉到警服的重量。不要怕,监狱工作就是要严防死守,不敢有任何闪失。你们这些孩子怕刚步入这个工作,要慢慢适应这种高严要求,要尽快学会工作,学会吃苦,学会任劳任怨。王叔年纪大了,觉少,你们谁有困难,王叔可以帮助你们。说来半年多时间,王叔已经带着我们这些新警值守了不少的夜班。每当晨雾初起,王叔拖着疲惫的步伐走下监区的斜坡回家休息,我们总是默默的注视着他走远,心里是满满的感激和崇拜。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警官老王,我所崇拜的王叔。在他的身上,我读出了岁月的艰辛,我感到了父辈的温暖,我学会了去如何努力工作。时光冉冉,岁月如梭。老王正是这大山里的警官们的真实写照,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他们是杏树坪的守护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供稿:崔家沟监狱 余江)

图片[1]-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我所认识的警官老王-家书速递|在线寄信|网上寄信|寄信软件|监狱寄信|看守所寄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