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监狱管理局:记忆中的麦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关中的大部分地区,每年到了收麦的季节,各地的场站上都会有大量从甘肃来支援收麦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麦客。记得过去生产队里地多人少的村子,每年都要叫麦客帮助夏收。这些人特别能干,手脚麻利的一天能割二亩多麦。
那个年代,村里按当天需要人的多少,早上需要一个人去场站找麦客谈价钱,麦客们见有主家来,簇拥着相互竞争着。被人叫走的,就等于今天的吃喝有着落了。高高兴兴跟着主家到了村里,按人数多少派到早做准备的村民家里去吃早饭,饱餐一顿后就下地干活,干的顺心高兴的,还不停的唱着他们家的“信天游”。    为了不浪费时间,中午一般都是由管饭的村民把饭送到地头去吃,为了便于送饭,中午一般主食都是大蒸馍和米汤,外加一两样菜,他们高兴的吃着,送饭的村民也可以趁机捡些地里掉落的麦穗。这些人还会趁着送饭的人不注意,偷偷的拿几个蒸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为下雨天没活干没人叫时积攒点吃的。    这些人吃过饭舍不得歇会,就又割起了麦来,直到天黑等生产队长把地亩量了才收拾东西回到村民家吃饭,等候结当天的工钱。晚饭一般都是西北人喜欢吃的面条,他们吃着歇着,歇着吃着,能吃几大碗。饭饱后又一起结伴回到他们的场站席地而睡,等候第二天的到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到处干着,直到大面积小麦收完才卷起行囊回老家。
这个群体是时代的产物,是今天外出务工人员的前身。但在老人们每年的夏收季节里,总是怀念着感激着那些为我们龙口夺食抢战“三夏”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外乡人。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这个特殊的群体没有了市场,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图片[1]-陕西省监狱管理局:记忆中的麦客-家书速递|在线寄信|网上寄信|寄信软件|监狱寄信|看守所寄信

图片[2]-陕西省监狱管理局:记忆中的麦客-家书速递|在线寄信|网上寄信|寄信软件|监狱寄信|看守所寄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