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六岁那个春节,爷爷指着我家祖屋那副木刻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整整给我讲了一个早上,给少不更事的我种下了忠厚为人、勤奋读书的种子。
及至年长,游历了不少名胜古迹,每到一处我都很喜欢搜集那些优秀的楹联,发现那些名门望族的门联尤其重视劝善积德,其教育意义决不亚于泛泛而谈的长篇大论。
那年我到享有“中国明清平民生活的活化石”盛誉的安徽黟县西递旅游观光。走进山水环绕、古色古香的西递,其风景如画固然让我流连忘返,但几副对联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令我过目不忘的是“履福堂”那副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我想,西递的兴盛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商人成功经营的基础上,但此联却不推崇经商,这的确是徽商的精明和过人之处。相对而言“笃敬堂”那幅楹联更吸引现代人的眼球:“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此联倒很有现代眼光,效益才是硬道理,这是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一种反拔。当然,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瑞玉庭”那副错字联:“快乐亦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副对联看似平白如话,但却匠心独运,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上联中“辛苦”的“辛”字分明多一横,下联中“吃亏”的“亏”字又多一点,显然这是瑞玉庭主人人生和经营的经验总结: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快乐,多吃一点亏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便宜。我想,无须看更多西递胡氏的发家史,仅从这三副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以胡积堂为代表胡氏家族的治家理念,胡氏的祖孙后代谨记这三副对联便受益终身。
无独有偶,当我走进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乔家大院,让我大受震动的不是它的财富而是它的文化。那一副副对联一扫铜臭味而充满了书香气:“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映雪囊莹读书应晓先忧后乐;披星戴月创业当须务本求实”“万卷诗书四时苦度一日悟 ; 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区区楹联,尺幅之间,劝善积德,读书明理,谆谆教导,语重心长。
乔家大院“在中堂”主人乔致庸更是把治家理念凝聚在两副对联里,“在中堂”的大门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一如当头棒喝,把持家处世的法宝大白于后世祖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乔致庸自拟内宅门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衣惜食惜非惜银财缘惜福。”告诫儿孙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时刻注重勤俭节约,不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每年春节,虽然仍有不少人张贴春联,但内容几乎都是追名利盼富贵、祈平安求幸福的,这虽然无可厚非,但我总感到劝善积德对联越来越少,真希望我们的楹联多一些家教,多一点精神的“钙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