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我们的“四大名旦”

我这里说的“四大名旦”,不是全国闻名、人人皆知的京剧四大名旦,而是我们陕西监狱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四大名旦”:马文英、孙烈、司正、洪树林。
他们的人生不在戏剧舞台上,而在苍穹下雄浑壮美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在高墙电网内。他们是六七十年代,马栏农场的四位普普通通的管教干事,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们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扎根山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善于思考;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将工作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个把业务锤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们在队前给犯人讲起话来,幽默风趣,侃侃而谈,不露声色直入主题,入木三分,说服力强,很有感染力;对付犯人中形形色色的顽劣分子,能言善辩,得心应手很有一套,被誉为马栏农场的“四大管教干事”,许多经历形成故事,广为传颂。
每年年度考核、业务竞赛,场里名列前茅的都是他们四个。久而久之,厅局领导知道了,来检查工作,指名道姓专门要见他们,欣赏他们的工作风采。于是名气大了,同志们便开玩笑把他们称作是“四大名旦”,很快传遍全省监狱系统,扬名三秦大地。
一九八二年,一到崔矿,走上工作岗位,我就听到了“四大名旦”的传说,听到了许多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记住了马文英、孙烈、司正、洪树林四个响亮的名字。当得知他们中的三个人已调到我们崔家沟监狱,我还有些激动,想着迟早要亲眼目睹一下他们的风采。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监狱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在管教业务上,要求干警对犯人必须做到“四知”,熟练“背向点名”。我觉得下功夫死记硬背,做到“四知”问题不大,可对“背向点名”天天练,总是不畅,很着急。
恰在这时,去严管队与关禁闭的犯人谈话,正好遇到马老值班。我心怀崇敬,暗自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欣赏其儒雅、沉稳、老练的工作风度,还请教了我在“背向点名”中遇到的问题。不想,他一语道破天机,告诉我说,挨个和每个人谈话,把人给熟悉了,不用练,自然而然就过关了。
我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灵验,遇到问题迎刃而解,顺利通过考核。而且,细心体会所言,对我以后工作启发很大,终身受益。
后来,我还认识了时任我们单位松山大队管教股长的孙烈。遗憾,没有机会认识司正和洪树林两位老同志,他们相继就去世了。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四人和许多老前辈一到都走了。我们的监狱发生巨大变化,马栏农场由子午岭偏僻的大山里,搬到了关中平原腹地,崔家沟监狱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腾飞,监狱事业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
今年,我们迎来了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时下监狱“夯基础、强规范、保安全”百日监管安全整训活动如火如荼,一个个身姿矫健、精神饱满的年轻人,奔赴西安警察训练基地受训,掀起大培训、大练兵高潮,全监呈现一派盎然向上、催人奋进景象。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当年闻名全省监狱系统的“四大名旦”,想起了许多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奉献一生的老前辈,想起建国初期陕西监狱的创业建设历史,想起那一时期陕北姚家坡、槐树庄、上畛子、马栏农场的艰难困苦……
当年的“四大农场”,地域之广、押犯之多、环境条件之恶劣、所承担任务之重、对全省监狱工作发展做出贡献之大,是超出现在人的想象的,是激动人心的,是鼓舞斗志的,是令人自豪的一部珍贵的监狱工作辉煌发展历史教科书。
回眸往事,感慨万千。变了的是环境面貌,不变的是信念、使命和责任担当。步入新时代,眼见新一代年轻的监狱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监狱工作者敬业爱岗、吃苦能干、扎实过硬、砥砺奋进、勇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令人欣喜。期望他们意气风发再创辉煌,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高歌猛进,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供稿:崔家沟监狱 胡旭)

图片[1]-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我们的“四大名旦”-家书速递|在线寄信|网上寄信|寄信软件|监狱寄信|看守所寄信

图片[2]-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我们的“四大名旦”-家书速递|在线寄信|网上寄信|寄信软件|监狱寄信|看守所寄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