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
过年回到山东老家,放下手中的包裹,第一眼就看到书桌上布满灰尘的电脑。十一年,一个时间的节点,从当时购买它到现在自己结婚生子、扎根陕西,所有的思绪如同潮水一般翻涌而来。
十一年的时间
变化的是环境 不变的是情感
清楚地记得,十一年前,我刚满18周岁。那一年我高中毕业,和你们再三请求,有了自己也是村子里唯一一台电脑。
当时没有专用网线,实行的还是拨号上网,网速很慢,鼠标几分钟还在网页上打转转。也就是那一年,电脑使用不到一个暑假,我就到西安上学读书,毕业后也留在了西安工作。你们都不会使用电脑,我不在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父亲有时还说,“给你买的这台电脑纯粹浪费了,出力太少,你工作后一年回家不过两三趟,何况这电脑现在配置这么低,以后不会有人再用了。”我能听得出来你话中的意思,还是母亲来得直接,“让你出去读书,感觉像个错误似的,常年见不到你,即使回到家也待不了几天,如果当时让你在本地读书多好,或者当时毕业让你回家找份工作,你弟我可不让他出去读书了……”其实,我想如果儿女有更好的未来,你们还是会义无反顾让我们出去闯荡,尽管不在身边。
大一那年,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县城,当时有人要出三千块钱买这台电脑,父亲嫌便宜没有卖,随后电脑也跟随着大家来到了县城。一开始母亲对住在县城充满了抗拒,每过两天就回村子住一段时间,当时村子人在县城买房的人少,四周邻居又不认识,母亲说和这台电脑一样,充满了孤独感和陌生感。
十一年的时间
老了的是面容 续写着的是故事
你们已将近60岁了,在我印象中,你们和这台电脑一样,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都是年轻的,可是今年回家明显感觉到你们有了倦态,有了皱纹,有了白发。
上大学那年,听母亲反复讲关于父亲的故事,父亲是要强的人,爷爷奶奶去世早,当时几个姑姑还有叔叔年纪尚小,没人照顾,父亲在爷爷奶奶去世的第二天,就从部队退役回家,当时父亲才14岁,就开始成为家里的支柱。此后,常年在外奔波忙碌,陆陆续续看着姑姑们出嫁、叔叔们成家,一辈子不容易。父亲说:“不容易的生活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是曾经不敢想象的,14岁那年,我骑着脚还够不着地的车子去河北用筐拉煤来卖,而现在家家户户哪个没有汽车,自行车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你的这台电脑,现在送人都没人要了,原来是为了吃饱穿暖奋斗,现在则是追求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是啊,十一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恍然间就这么过去了,你们都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相隔千里也能随时随地相互视频一下,路边卖菜的大爷大妈,也学会了直接出示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收款,可是你们,真的老了,身体不如以前了。
十一年的时间
孕育的是希望 不变的是传承
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回家,你们总是最高兴的。19年春节,我给妻子还有孩子讲着关于这台电脑的故事,从一点一滴说起。现在从电脑到智能手机到轿车到楼房,再到今天生活的环境,更多要感激你们为我的付出。
我经常叫孩子“小山东”,成长的路上,我会给他讲爷爷的故事,告诉他不能忘本,他的根和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一样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每次回家之前,母亲就会包一锅茴香馅的饺子,她知道我爱吃。妻子说,“孩子在山东家里,特别活泼,也特别喜欢小叔叔。”小家伙也莫名对电脑充满了兴趣,动不动就去按主机开关键。母亲笑着说,“咱不要这个旧的,奶奶以后给你买新的……”十一年前我还在你们的呵护下成长,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宝贝,可是无论年纪再怎么增长,我依然是你们心中长不大的孩子。
成长的十一年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牵挂。下一个十一年,这台电脑可能还会伫立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印记,告诉我无论社会再怎么发展,距离再怎么遥远,时间再怎么长久,有父母就有家,有家就有根,有归宿,要常回家看看。
保重身体,永远爱你们。
儿子,敬上
2019年4月22日
(供稿:郑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暂无评论内容